液氮生物容器采用高真空、超级复合绝热方式保温,通常保温层内还添加化学吸附剂用来保证罐体的长期保温性能。
气相液氮罐需要连接到补充杜瓦或管道,这样控制器就可以自动执行补液。通过罐体内安装的液位计,判断罐体的补液时机。当控制器发出补充液体的信号,储罐自带的补液电磁阀打开,从补液杜瓦或管道中补充进液氮。储罐液位计检测到容器内液氮达到高位后,发出信号关闭电磁阀,停止补液。
通过安装液位传感器来实时检测罐体内的液位。传感器将液位物理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传输到控制器,控制器解析电信号后判断实际液位。
储罐底部带有脚轮,可以移动。每次移动完成后,在人离开前应锁住脚轮刹车。
推荐气相储罐,预防所储存样本间的交叉污染。
用转移罐进行补液,建议专业人员操作。
只能用干式运输储罐进行航空运输。
正常现象。液相设计的储罐,可能在顶部区域结露。
通过控制器给出的24VDC电信号,电磁阀内电磁线圈产生磁场带动阀芯的上下移动。
气相液氮罐顶盖安装有一个开关,当盖子被打开的时候,液氮管路电磁阀会打开,向容器内吹入氮气,执行除雾功能。(此功能可通过控制器的设定打开或关闭,或者调整除雾设定时间。)
可以取出更换。
当储罐在非进液状态下,整个外胆出现明显的“冒汗”症状(即有大量的均匀分布的水滴出现),即表明真空度已经明显变差,如果出现大面积结霜,则很有可能真空已经丢失。真空变差或丢失时,会伴有液氮消耗量明显变大的症状。
可以。
可以,但在停用时应将内胆回温到大气环境后对内胆进行清理、除湿,然后对所有的对外开口使用密封带封好,确保再次使用前不会有污染物进入。
电磁阀、传感器
在正常室内无化学腐蚀环境下,液氮罐的外壳可以长期保持新亮。
内胆是使用耐低温的不锈钢材料焊接而成。
任何的气体分子都会形成热传递的媒介,而抽真空就是为了实现将夹层空间的气体分子减少到最低。
对于同样容积的储罐来说,日蒸发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储罐保持冷量的能力,日蒸发量越低,保温性能越好。
日蒸发率是容器保温性能的综合体现,受到影响的环节包括:出厂真空度、绝热材料的漏放气速率、抽真空加热工艺、罐体结构热桥、保温盖绝热性能等等,只有将各种因素系统化的解决才能实现储罐日蒸发量最低;
真空绝热层可将大部分的热量隔离在外筒以外,但热量进入内筒的渠道是多样的,只有系统整体设计的合理才能保证最低的日蒸发量。根据NASA低温实验室(CryoTestLab)的实验数据,在冷态真空度从0.1Micron降到0.01Micron的过程中,表现热传导率的变化几乎为0,也就是当真空度降到一定数量级后,对保温性能不再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