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存放在专门规划的生物容器样本间,并配置氧气浓度报警设施和强制排风系统。
可以,地下室安装需要考虑室内通风。
不可以,生物容器的内胆是"悬挂"在外胆内,应该垂直方向水平的移动。
储存型容器可以使用专用的液氮转移罐向罐内加液体。运输型容器可以拿到外面去加液。
理论上可以一对多,但考虑到安全性,如果对于供应模式还不是很熟悉的话建议还是一对一,或者一对二。同时需要考虑管路连接距离以及管路安全排放设施的配置。
最佳方案是通过氧气浓度分析仪与排风设备的联动启动用来保证房间内气氛满足人类活动的要求。
有效通往室外的位置,不可以进入内循环通风系统。
一般达到10~15次就可以满足要求。
应该配置氧气浓度报警仪用来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
通过空气净化、压缩、冷却、膨胀、分馏等工艺,将空气分离成液氮、液氧以及其他空气产品。
液氮在常压下的沸点温度是-196度,在绝热性能良好的储罐内,气相温度可以维持在-180度到-190度之间;当有样本放入时,罐内温度升高,液氮最上层液体会产生汽化,同时吸收被样本带入的热量。蒸发后的气体会从保温盖缝隙排到罐外。
液氮的消耗有几个方面,包括液氮源(杜瓦、液氮塔)本身的蒸发消耗、管路气阻造成的损耗、气相液氮罐本身的蒸发消耗以及样本取放频率和数量;需分别进行调查和分析。
如果液氮源使用的是杜瓦罐,应确保使用的是低压杜瓦;当使用液氮塔供应液氮时,也应确保塔内压力不超过2barg;在不使用液氮的情况下,安全阀或自动排气阀消耗的氮气量应不超过设备规格书的日蒸发量。
一般发生在集中供液管路系统,表现为:真空管表面露冷(有“冒汗”症状),管路过高、过长但没有设置气液分离器导致每次进气时间过长,管路没有设置液封导致持续的气液相转换蒸发等,建议由专业人员对管路进行整体优化。
在高液位时,静置48小时,测量静置前后的液位差,如果液位差超过20mm,则蒸发速率属异常。